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háo hán tí jī ㄏㄠˊ ㄏㄢˊ ㄊㄧˊ ㄐㄧ號寒啼饑(號寒啼飢)
因凍餒而號哭。形容極為貧困。語出 唐 韓愈 《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十:“其家雖號寒啼飢,而 凝式 不屑屑也。”《老殘游記》第六回:“彷彿他不是號寒啼飢,卻是為有言論自由的樂趣,來驕這 曹州府 百姓似的。” 梁啟超 《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游其市鎮,則商況凄涼;行其遂郊,則農聲顦顇。號寒啼飢之聲,不絶於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號寒啼饑
成語(Idiom):號寒啼饑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hán tí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和寒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大聲哭喊;寒,寒冷;啼,哭泣;饑,饑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極度饑餓和寒冷的情況下發出哭喊和哭泣聲的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極度饑餓和寒冷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極端的困苦和艱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楚國的大夫子貢擔任司徒時,他覺得自己的薪水過低,生活非常艱難,于是他便在城門外大聲哭喊,同時還用石頭敲打自己的身體,以此表達他的困苦。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形容人們在極度饑餓和寒冷的情況下發出哭喊和哭泣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的時候,那個貧困的農民常常號寒啼饑。
2. 在戰爭年代,許多人都過著號寒啼饑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號寒啼饑”與極度饑餓和寒冷的情況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極度饑餓和寒冷的情況下,發出悲傷的哭喊和哭泣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饑餓和寒冷的成語,如“饑寒交迫”、“寒冬臘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天的時候,我家的小貓號寒啼饑,我給它穿上了一件毛衣。
2. 初中生:在那個貧困的山村,孩子們每天都號寒啼饑,生活非常艱難。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人在戰爭年代過著號寒啼饑的生活,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極端的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