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穉
成語(Idiom):驕穉
發音(Pronunciation):jiāo z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過于驕傲自滿,不謙虛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驕穉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驕”表示自負、自滿,過于得意;“穉”表示謙虛、謹慎。驕穉形容一個人過于自滿,不謙虛謹慎,容易產生麻痹大意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驕穉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過于驕傲自滿,不再謙虛謹慎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思進取、自以為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驕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的“驕穉之國”。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國君驕傲自滿,不重視國家的發展和民眾的疾苦,最終導致國家的衰敗。由此,驕穉成為貶義詞,用來警示人們不要過于驕傲自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但是卻變得驕穉起來。
2. 那個運動員因為連續幾次獲得冠軍而變得驕穉自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驕穉”兩個字的發音與其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驕(jiāo)的發音類似于“腳”,可以想象一個人驕傲地抬起腳步;穉(zū)的發音類似于“祖”,可以想象一個人謙虛地向祖先致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進一步理解和體會驕穉的含義和警示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考試考了滿分,但是他沒有驕穉,反而更加努力學習。
初中生:班上有個同學成績一直很好,但是他變得越來越驕穉了。
高中生:那個學生因為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而驕穉自滿,結果在下一場比賽中失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