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韶部
基本解釋
(1). 宋 代宮中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承 唐 代教坊舊制。 宋太宗 時改稱“云韶部”。《宋史·樂志十七》:“云韶部者,黃門樂也。 開寶 中平 嶺 表,擇 廣州 內臣之聰警者,得八十人,令於教坊習樂藝,賜名簫韶部。 雍熙 初,改曰云韶。”
(2).鳥名。又稱音聲鳥。《九華山志·物產》:“云韶部,俗名音聲鳥,凡有二種……多居高峯絶頂,面暘谷而巢,飛翔有序,族居必單,於春夏早秋時見之。每風輕煙暖,則音響互發,宛如一部簫韶。”
成語(Idiom):云韶部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sháo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云霧彌漫的山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韶部是一個形容山谷被云霧包圍的景象,形容山谷美麗而神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韶部常用于描繪山水之美,可以用來形容山谷被云霧覆蓋的景色,也可以用來形容山谷中的景色優美壯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云韶部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江淹的《別賦》中,其中寫道:“霜露既下,云韶既起。”這句話形容了山谷中的云霧彌漫的景象,后來被人們引用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韶部是由兩個詞組成的,云和韶,意為云霧和美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山谷中的云韶部景色如畫,令人陶醉。
2. 我們在云韶部里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云韶部”與山谷中云霧繚繞的景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山水畫和山水詩的知識,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自然景觀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谷里的云韶部好美,我想畫一幅山水畫。
2. 初中生:我喜歡徒步旅行,特別喜歡看到云韶部的景色。
3. 高中生:山谷中云霧彌漫的云韶部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