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公
基本解釋
唐 李德裕 對 牛僧孺 的辱稱。因《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有“牛曰太牢”之語,故稱。《舊唐書·牛僧孺?zhèn)鳌罚骸?德裕 南遷,所著《窮愁志》,引里俗犢子之讖以斥 僧孺 ,又目為‘太牢公’,其相憎恨如此。”
成語(Idiom):太牢公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ài láo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非常守信守義,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正義和原則。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牢公是一個歷史人物的名字,他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位官員。據(jù)傳,太牢公非常守信守義,他為人正直,公正無私,不畏強(qiáng)權(quán),勇敢表達(dá)自己的意見。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受外界干擾,始終保持正義和公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牢公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例如,當(dāng)一個人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卻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屈服于壓力,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太牢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牢公的故事源自《史記·魯周公世家》。據(jù)說當(dāng)時魯國的君主周公因為害怕太牢公的忠直和正直,所以將他關(guān)在一個很小的牢房里。然而,太牢公并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原則,他仍然堅守正義,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牢公是由“太”、“牢”和“公”三個字組成的。其中,“太”是太牢公的名字,“牢”是指牢房,“公”是指官員或者君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太牢公的精神,不受任何誘惑和威脅。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太牢公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屈服于任何壓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被關(guān)在一個牢房里,但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正直和堅持,這個人就是太牢公。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太牢公的故事和其他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忠肝義膽”、“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們應(yīng)該像太牢公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做欺騙別人的事情。
2. 初中生:太牢公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敢于為自己的正義而奮斗。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像太牢公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屈服于任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