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櫟
成語(Idiom):栲櫟(kǎo lì)
發音(Pronunciation):kǎo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行高尚,道德品質純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栲櫟是由兩個植物的名稱組成,栲是一種常見的樹木,櫟是指柞樹,栲櫟合在一起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正直無私。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正直無私,是一種褒義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栲櫟一詞通常用于褒獎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為。可以用于贊美有道德操守、品質高尚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團體或組織的道德風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栲櫟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坤卦》中,用來形容地位高尚的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贊美人的品行高尚和道德純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栲櫟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兩個植物的名稱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栲櫟之士,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2. 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是栲櫟之士,他們秉持著高尚的道德標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栲櫟的發音和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栲櫟樹上掛滿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純正的果實,這樣就能輕松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德和道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栲櫟之秀,每天都幫助同學,樂于助人。
初中生:老師說他是個栲櫟之士,他的品德和學業都非常出色。
高中生:他在學校里很有威望,是個栲櫟之材,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