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鼈
基本解釋
傳說中的三足之鱉。《山海經·中山經》:“ 從水 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鱉,枝尾,食之無蠱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能鱉》﹝集解﹞引 姚福 《庚己編》云:“ 太倉 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髮耳。”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有人說我的爸爸變了黃熊,也有說他變了三足鱉。”
成語(Idiom):三足鼈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ú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只腳的烏龜,比喻不穩定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足鼈是由“三足”和“鼈”兩個詞組成。三足指的是烏龜的三只腳,鼈則是指烏龜。成語的含義是指烏龜只有三只腳,不穩定,比喻局勢不穩定或處境艱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局勢不穩定、處境艱難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曹操在與劉備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曹操的部下許攸曾經說過一句“三足鼈”的話。當時曹操問許攸:“你認為劉備能戰勝我嗎?”許攸回答說:“劉備如同三足鼈,不足為慮。”這句話意味著劉備只有三足,不穩定,不足以威脅到曹操,但事實上劉備最終成功奪取了天下。這個故事成為了“三足鼈”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三足鼈”,表示局勢或處境;謂語為“是”或“如”,表示描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經濟形勢如同三足鼈,非常不穩定。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如同三足鼈,缺乏穩定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烏龜只有三只腳,不穩定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三足鼈在艱難地行走,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穩定性相關的成語,如“一窮二白”、“坐立不安”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只烏龜只有三只腳,像個三足鼈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如同三足鼈,非常不穩定。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如同三足鼈,缺乏穩定性。
4. 大學生:他的人生道路充滿了挑戰,像一只三足鼈在艱難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