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
基本解釋
(1).天之常道。 唐 李白 《獻從叔當涂宰陽冰》詩:“金鏡霾六國,亡 新 亂天經。” 漢 班固 《典引》:“躬奉天經,惇睦辨章之化洽。” 唐 柳宗元 《壽州安豐縣孝門銘》:“稟承粹和,篤守天經。”參見“ 天經地義 ”。
(2).天象。亦泛指天空。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仰盡兮天經,俯窮兮地絡。”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珠衡玉斗,徵象緯於天經;虎踞龍蹲,集風云於地紀。” 清 姚鼐 《雨登岳陽樓》詩:“風交廣漠野,云起盪天經。”
成語(Idiom):天經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經書中的精華部分,也用來形容某種事物的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經一般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周禮》、《儀禮》、《樂經》、《易經》等古代經書,被認為是古代文化的精華。在成語中,天經指的是某種事物中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經一般用來形容某種事物的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例如形容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一場演講的重點內容、一項技能的核心要點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經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被用來形容經書中的精華部分。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某種事物的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這個領域的天經之作,值得一讀。
2. 這場演講的天經部分是關于領導力的,非常精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經”理解為“天上的經書”,表示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可以聯想天書中的精華部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周易》、《尚書》、《詩經》等古代經書,了解其中的精華內容。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地道”、“人文”等,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的天經是關于勇氣和友誼的。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提取問題的天經,解決關鍵的難題。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天經部分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剖析。
4.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抓住課程的天經,掌握核心知識。
5. 成年人:這場會議的天經是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