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初
基本解釋
古代“歷數”有所謂“百刻”法,眾說不同。其一說是:把一日(十二時)定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這樣,每個時辰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這二十分平均分為兩個微刻,前一個稱“初初”,后一個稱“正初”。參閱 明 王逵 《蠡海集·歷數類》。
成語(Idiom):正初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剛開始的時候,最初的階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意為正好、剛好,表示時間點或狀態的開始;“初”意為初次、最初,表示時間上的第一次或事物發展的起點。因此,正初表示事物剛開始的時候,最初的階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初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或現象的起源、開始或初始階段。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學習過程、項目規劃等等。此外,正初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事件或情況的開始,比如一個計劃、一個項目或一個行動的起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道武紀》中有記載:“晉武帝拜王導為尚書令,導不肯受。武帝曰:‘我欲以為正初,相君為初正。’”這個故事描述了晉武帝欲任命王導為尚書令,但王導不愿接受這個職位,晉武帝則用“正初”來表示他希望以此作為事物發展的起點,而王導則是這個起點的最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初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漢字組成的成語,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職業生涯的正初階段,我們要努力學習和積累經驗。
2. 這個項目在籌備階段的正初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們堅持下來,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正初。可以想象一個鐘表的指針指向正點,表示時間的開始,然后想象一個小草從地下冒出來,表示事物的開始。這樣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正初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起始、開始相關的成語,如“起初”、“初生牛犢不怕虎”等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新學期的正初,我決定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籃球隊在比賽的正初就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的正初,我開始準備各種材料,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4. 大學生:在創業的正初,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
5. 成年人:在事業的正初,我選擇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并努力奮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成語“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