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末
成語(Idiom):偷末
發音(Pronunciation):tōu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偷竊行為的末端,即最終被發現的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末一詞中的“偷”指偷竊行為,“末”指末端、結果。偷末形容的是偷竊行為最終被發現的情況,暗示作惡者最終難逃法網,行為終將敗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犯罪行為被揭露或秘密被發現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被揭露或被發現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齊國有個賈生,他在齊國宰相的家里偷東西。賈生在偷竊時,總是能避開守衛和監視。然而,他的偷盜行為最終還是被發現,從而暴露了他的真實面目。后來,人們就用“偷末”來形容偷竊行為最終被揭露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末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偷竊行為終于偷末了,被警察逮捕了。
2. 這個公司的貪污行為最終被揭露,偷末不得善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偷末”與偷竊行為最終被發現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偷竊者在逃避追捕的過程中,最終被發現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偷竊相關的成語,如“偷天換日”、“偷雞摸狗”等,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結果被老師發現,偷末了!
2. 初中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偷看試卷,結果考試時被老師抓住,偷末了。
3. 高中生:那個學生在考試時作弊,最終被監考老師發現,偷末了。
4. 大學生:他們公司的貪污行為最終被揭露,偷末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