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下阪走丸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bǎn zǒu w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無法挽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阪走丸,阪即山坡,走丸即滾下去。比喻一個人或事物由于某種原因而陷入困境,難以挽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在某種情況下,由于錯誤的決策或行為而陷入困境,無法挽回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警示或自我反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一個叫蘇秦的人有關。蘇秦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經提出了“連橫”的策略,通過聯合各國來對抗強大的秦國。然而,由于一系列的錯誤決策,他最終失敗了,被迫流亡他國。這個成語就是形容蘇秦在外交事業中失敗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下”、“阪”、“走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來是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可是由于不懂得珍惜機會而下阪走丸。
2. 這個企業由于管理不善,最終下阪走丸,破產閉店。
3. 他一次次犯錯,最終導致自己的事業下阪走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山坡上走路,由于腳下不穩而滾下去,無法挽回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敗、困境相關的成語,如“失敗乃成功之母”、“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本來是要好好學習的,可是因為玩游戲而下阪走丸。
2. 初中生:他本來是個很有潛力的籃球運動員,可是因為傷病而下阪走丸。
3. 高中生:他一直在努力準備考試,可是因為疏忽大意而下阪走丸,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