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食
基本解釋
(1).謂吃熟食?!?a href="/r_ci_4c0d31f14b8a027d80ecd66e21646064/" target="_blank">禮記·王制》:“東方曰 夷 ,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鄭玄 注:“不火食,地氣煖不為病?!?宋 陸游 《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有時三日不火食,山蕎畬粟雜沙磣?!?康有為 《大同書》丁部:“ 云南 野人山 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脫落?!?br>(2).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自家本 秦 時宮人,后以採藥入山,謝去火食,漸漸身輕,得成大道?!薄稏|周列國志》第四七回:“﹝ 蕭史 ﹞日居 鳳樓 之中,不食火食…… 弄玉 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絶粒?!?br>(3).舉火煮飯?!?a href="/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 target="_blank">荀子·宥坐》:“ 孔子 南適 楚 ,戹於 陳 蔡 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饑色。”《晉書·苻堅載記上》:“ 堅 曰:‘ 漢祖 ……父母妻子為 楚 所囚。 平城 之下,七日不火食,賴 陳平 之謀,太上、妻子克全,免 匈奴 之禍?!?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寅 罷 西陽郡 還,雖未別火食, 寅 以私錢七千贖 當伯 ?!?br>(4).伙食,日常飯食?!侗饼R書·張纂傳》:“﹝ 纂 ﹞輒令開門內(nèi)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薄饵S繡球》第十七回:“反將購辦的什物變賣,抵充房租火食?!?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九:“他卻要了我們買的面十鋪德( 中國 秤合有三百斤面),算三個人在車上一個半月的火食?!?/p>
近義詞
成語(Idiom):火食
發(fā)音(Pronunciation):huǒ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火焰吞噬食物,比喻戰(zhàn)爭、災難等帶來的破壞和毀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火指火焰,食指吃東西。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火焰吞噬食物,比喻戰(zhàn)爭、災難等帶來的破壞和毀滅。它形象地描述了火災、戰(zhàn)爭等場景中火焰吞噬食物的情景,暗示了災難帶來的破壞力和毀滅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戰(zhàn)爭、災難等帶來的破壞和毀滅。它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zhàn)爭沖突等場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情況下的破壞力和毀滅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防止有人謀反,下令焚燒書籍和破壞歷史文物。這個故事中的“火食”形象地表達了破壞和毀滅的意思,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食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火表示火焰,名詞食表示食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zhàn)爭帶來的火食,讓這個城市變得一片廢墟。
2. 自然災害的火食,使得農(nóng)田和房屋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火焰吞噬食物的畫面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將其與戰(zhàn)爭、災難等場景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lián)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戰(zhàn)爭、災難相關的成語,如火燒眉毛、水深火熱等,可以幫助擴展對火食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zhàn)爭帶來的火食,讓人們無家可歸。
2. 初中生:這場自然災害給我們的家鄉(xiāng)帶來了巨大的火食,我們要共同努力重建家園。
3. 高中生:戰(zhàn)爭的火食燒盡了人們的希望和夢想,我們應該珍惜和平。
4. 大學生:這場災難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火食,我們需要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