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言
基本解釋
猶支辭。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七》:“ 孔子 既沒而道裂,小儒抑為支言稗説以亂之。”參見“ 支辭 ”。
成語(Idiom):支言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假的言辭、空洞的言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言是由“支”和“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支”指虛假、空洞,而“言”指言論、說話。支言的基本含義是指虛假的言辭、空洞的言論,常用來形容說話虛偽、不實際的人或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言常用于批評和諷刺的語境中,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說空話、虛假夸夸其談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一些表面上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毫無實際意義的言論或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八年》。故事中,齊國有一個叫支離的人,他出言不實,說了許多虛假的話。因此,人們就用“支言”來形容虛假的言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言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成語結構,表示虛假的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滿口支言,卻從來沒有實際行動。
2. 不要被他的支言蒙蔽了雙眼,要看他的實際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支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口中支撐著一堆空洞的言辭,形象地表示虛假的言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言論相關的成語,如空言、言而無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說的那些話都是支言,一點都不真實。
初中生:不要只聽他的支言,要看他的實際行動。
高中生:政治家應該避免說空洞的支言,而要用實際行動來贏得人民的信任。
大學生:在辯論中,不能只憑支言就勝出,需要有實際的證據和邏輯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