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
基本解釋
◎ 王公 wánggōng
(1) [princes and dukes]∶王爵和公爵
(2) [the high rank of nobility]∶泛指顯貴的爵位
王公貴人。——宋· 蘇軾《教戰守》
今王公貴人。
王公大臣
英文翻譯
1.princes and dukes; the nobility
詳細解釋
(1).天子與諸侯。《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周禮·考工記序》:“坐而論道,謂之王公。” 鄭玄 注:“天子,諸侯。”《國語·周語中》:“王公立飫,則有房烝。” 韋昭 注:“王,王子;公,諸侯也。”
(2).被封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達官貴人。 唐 韓愈 《荊潭唱和詩》序:“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 清 凌揚藻 《蠡勺編·印章》:“迨時易代遷,即王公將帥之章,得其文者,或未注視。”
(3).猶王事。指 文王 的功業。公,通“ 功 ”。《詩·大雅·文王有聲》:“王公伊濯,維 豐 之垣。” 鄭玄 注:“公,事也。” 朱熹 集傳:“公,功也。王之功所以著明者,以其能筑此 豐 之垣故爾。”
(4). 清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六等封爵的統稱。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 蔡先生 確非 滿清 王公,但現在是否主持打拳,我實不得而知。”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
成語(Idiom):王公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貴族、高官顯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公是由“王”和“公”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王”指的是君主,也可以泛指貴族;“公”則指的是高官顯貴。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貴族、高官顯貴的身份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地位高貴、權勢顯赫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身份地位非常高,或者用來形容某個團體的成員地位顯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王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而公則是貴族的稱號。因此,王公成為了形容高貴、權勢顯赫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生在一個王公貴族家庭,一直過著奢華的生活。
2. 這個企業的老板是當地的王公,他的話語權非常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王冠(王)和一個公章(公),它們象征著高貴的身份地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王公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貴族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將來成為一位王公,擁有自己的王國。
2. 初中生:他的家族世代都是王公,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權力。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是當地的王公,他的決策影響著整個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