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切
成語(Idiom):憫切
發音(Pronunciation):mǐn q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深切地同情、憐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憫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憫意為同情、憐憫,切意為深切。憫切表示對他人的痛苦或困境感同身受,情感深切,表達出一種真摯的同情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憫切常用于形容對他人遭遇困境或不幸時的深切同情。可以用于各種情境,如對貧困人群、受傷者、災區人民等表達同情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憫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叫憫惻的人,他深切同情百姓的苦難,經常為他們祈禱。憫惻的善行感動了上天,使得齊國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后來,人們用“憫切”來形容對他人苦難的深切同情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憫切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并列,沒有明確的主謂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他的遭遇,我感到憫切之情油然而生。
2. 在災難面前,我們應該用憫切的心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憫切這個成語。可以將“憫”字聯想為“民”,表示對人民的關懷和同情;將“切”字聯想為“親切”,表示情感的深切。通過聯想記憶,可以幫助記憶并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同情、憐憫相關的成語,如“同病相憐”、“憐香惜玉”等,來拓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流浪狗受傷了,我感到憫切,決定帶它去醫院看病。
2. 初中生:聽到同學家里發生了火災,我感到憫切,主動去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3. 高中生:看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我感到憫切,決定發起募捐活動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應用憫切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