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索兒
基本解釋
猶乞食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惡及第》:“ 隱 秉性趦趄, 沆 之門吏家僕靡不惡之,往往呼為乞索兒。 沆 待之如一。”《太平廣記》卷四九八引《玉泉子·苗躭》:“乞索兒卒餓死耳,何滯我之如是耶!”
成語(Idiom):乞索兒
發音(Pronunciation):qǐ suǒ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過分貪求,索取不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乞索兒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乞指乞求,索指索取,兒為后綴。乞索兒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一個人貪求、索取的欲望非常強烈,并且沒有滿足的極限,總是不斷地追求更多的東西,從而顯得貪婪和不知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乞索兒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論得到多少都不滿足,總是貪得無厭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諷刺那些追求物質利益、貪圖享受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自己不要過分貪婪,要懂得知足常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乞索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他在其中的一個故事中使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貪婪和索取的欲望。這個成語通過文學作品的傳播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乞索兒由兩個漢字組成,乞和索,兒為后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乞索兒,無論得到什么都不會滿足。
2. 這個人一點都不懂得知足,真是個典型的乞索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根據成語的結構來記憶乞索兒。乞索兒由乞和索兩個字組成,乞指乞求,索指索取,兒為后綴。可以將乞索兒與貪婪、不知足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生動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貪婪和知足的相關成語,如貪得無厭、知足常樂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來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乞索兒,一點小玩具都不夠他玩。
2. 初中生:有些人總是乞索兒一樣,永遠不知道滿足。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乞索兒,他們永遠不會滿足自己的欲望。
4. 大學生:我們要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乞索兒,要懂得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