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xīn jīng dǎn zhàn ㄒㄧㄣ ㄐㄧㄥ ㄉㄢˇ ㄓㄢˋ心驚膽戰(心驚膽戰)
◎ 心驚膽戰 xīnjīng-dǎnzhàn
[prostrate with fear] 形容極端恐懼
不由我心中自懊惱,一會家心內焦,好著我心驚膽戰,一會家內顫身搖。——《雍熙樂府·醉花陰》
詞語解釋
xīn jīng dǎn zhàn ㄒㄧㄣ ㄐㄧㄥ ㄉㄢˇ ㄓㄢˋ心驚膽戰(心驚膽戰)
形容極度驚恐。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一折:“我恰便似履深淵,把不定心驚膽戰,有這場死罪愆。”《水滸傳》第七九回:“原來 梁山泊 只把號炮四下里施放,卻無伏兵,只嚇得 高太尉 心驚膽戰,鼠竄狼奔,連夜收軍回 濟州 。” 魯迅 《華蓋集續編·記談話》:“現在一提到 俄國 ,似乎就使人心驚膽戰。但是,這是大可以不必的。”亦作亦作“心驚膽顫”。《秦併六國平話》卷上:“ 王翦 見 李牧 歸城不出,持兵尅日攻城。城前發喊,驚得 趙王 心驚膽顫,文武諸將倉皇無計。”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霎時間,森林里傳來讓人心驚膽顫的吼聲。”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心驚膽戰
成語(Idiom):心驚膽戰(xīn jīng dǎn zhàn)
發音(Pronunciation):xīn jīng dǎn z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內心極度恐懼或驚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心驚膽戰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在面對恐懼、驚慌時內心的狀態。心指內心,驚指受到驚嚇,膽指膽量,戰指戰栗。這個成語表示人的內心非常恐懼,以至于膽戰心驚,無法保持冷靜和理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一些恐怖、驚慌的情況下的內心狀態,比如面對危險、受到威脅或者遭遇突發事件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的是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戰爭中的表現。當時,齊桓公帶領齊國軍隊與敵人作戰,他不僅勇猛善戰,而且對敵人采取了巧妙的計策。他的軍隊一戰即勝,敵人心驚膽戰,不敢再與齊軍交戰。后來,人們用“心驚膽戰”來形容人面對恐懼時的內心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驚膽戰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名詞和兩個動詞組成。其中,心和膽是名詞,驚和戰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聽到爆炸聲時,人們都心驚膽戰,紛紛四散逃離現場。
2. 他在遭遇車禍后,整個人心驚膽戰,再也不敢開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心臟和膽囊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與內心的情感有關,而膽囊則與勇氣和膽量有關。將心臟和膽囊的形象與心驚膽戰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恐懼、驚慌相關的成語,例如驚弓之鳥、膽小如鼠等,可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萬圣節的鬼屋里,我心驚膽戰地走過了一條黑暗的走廊。
2. 初中生:當看到老師拿出試卷時,全班同學都心驚膽戰,生怕考不及格。
3. 高中生: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我心驚膽戰,不知道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