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箕山掛瓢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ān guà p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為名利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箕山是指山名,掛瓢是指掛在腰間的瓢,箕山掛瓢比喻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不為名利所動,堅持做好事情而不圖回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箕山掛瓢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不圖回報的精神,可以用在贊美他人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箕山是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的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廟內有一位和尚,他常年掛著瓢在腰間,為行路人提供清水。他不圖回報,只是出于善心而行。后來,人們就用“箕山掛瓢”來形容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箕山掛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箕山掛瓢的好人,經常幫助別人而不圖回報。
2. 這位醫生箕山掛瓢,為了救人,不顧自己的安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箕山掛瓢的形象與一個高尚的和尚掛著瓢的形象聯系起來,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箕山和尚的故事,深入理解箕山掛瓢的含義和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箕山掛瓢的好人,經常幫助我們做作業。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箕山掛瓢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箕山掛瓢的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不為名利所動,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4. 大學生:箕山掛瓢的精神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所在,我們應該努力做出積極的貢獻,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