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儆
基本解釋
猶勸戒。《明史·丘橓傳》:“薦舉糾劾,所以勸儆有司也。”
成語(Idiom):勸儆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和警告他人,使其認識到錯誤并改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儆是由“勸”和“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勸指勸告、規勸,儆指警告、戒備。勸儆意味著通過勸告和警告他人,使其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這個成語強調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人正確的勸告和警告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儆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勸告他人應該改正錯誤的行為,或提醒他人要警惕某種可能的危險或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勸儆來提醒他人注意某些不良行為的后果,或者幫助他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尋找解決辦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智者。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學家,他非常重視勸告和警告他人。有一次,孟子看到一個人在河邊玩耍,他勸告這個人不要太過放縱,以免發生危險。然而,那個人并沒有聽取孟子的勸告,結果不幸溺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及時給予他人正確的勸告和警告是非常重要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勸”是動詞,表示勸告;“儆”是賓語,表示警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朋友們一直在勸儆他不要繼續賭博。
2. 我們應該及時勸儆那些不良行為,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勸儆這個成語可以通過將其與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來幫助記憶。例如,勸告他人改正錯誤的成語有“規勸”、“規戒”等,而勸儆則強調了警告的意味,與“警告”、“戒備”等成語有相似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勸儆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勸善”、“勸導”等。這些詞語都與勸告他人、改正錯誤的行為有關,可以進一步拓展對勸儆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常常勸儆我們不要亂扔垃圾。
2. 初中生:我勸儆同學不要隨便相信網上的信息,要進行核實。
3. 高中生:家長經常勸儆我們不要沉迷于手機和游戲,要注意學習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