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過
基本解釋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發》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脧,扛酒去前坡。”
成語(Idiom):無過
發音(Pronunciation):wú g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過錯,沒有過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沒有犯錯誤,沒有犯過失,也沒有過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情沒有犯錯,沒有過失,也沒有過錯。常用于表揚或贊美某人做事不出差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下篇》中有一則故事,說有兩個人齊心合力挑水,其中一個人說:“我從未犯過任何錯誤,你卻常常出錯。”另一個人回答:“你說得沒錯,但是你卻從未做過任何事情。”這個故事說明了“無過”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無”和“過”兩個字組成,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的意思;“過”表示錯誤、過失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從未出過差錯,真是一個無過之人。
2. 這位老師教學認真負責,從來沒有讓學生們失望過,可以說是一位無過的好老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過”記憶為“沒有過錯”。可以通過將“無”記憶為“沒有”,將“過”記憶為“過錯”,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無過”意思相近的成語,如“無誤”、“無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的弟弟在學校里從來沒有犯過錯誤,他是一個無過的好學生。
2. 初中生(14歲):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從未出過差錯,他是一位無過的優秀選手。
3. 高中生(17歲):這位老師的講解非常清晰,從來沒有讓我們對知識產生過疑惑,他是一位無過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