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臼
成語(Idiom):脫臼(tuō jiǔ)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ji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關節脫位,也比喻事物失去了原來的正常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脫臼是指關節的骨頭脫離原來的位置,導致肢體無法正常運動。在成語中,脫臼比喻事物失去了原來的正常狀態,不再適應或符合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異常、失序或破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事物的功能或組織的運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脫臼”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醫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人們發現,當關節脫位時,肢體會失去正常的功能,因此將這種狀態比喻為事物失去了原來的正常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脫”表示脫離,名詞“臼”表示關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越來越脫臼,讓人很難相信他曾是一位有教養的人。
2. 這個組織的運作已經完全脫臼,需要進行徹底的重建。
3. 這個產品的設計脫臼了,完全不符合用戶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關節脫位的痛苦和事物失去正常狀態的破壞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手臂或腿脫臼后無法正常運動,再將這種情景與事物失去原來的正常狀態進行聯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身體或事物狀態相關的成語,如“扭曲”、“失調”等。同時,可以了解關節脫臼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以增加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不小心摔倒了,手腕好像脫臼了。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紀律已經脫臼了,老師們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整頓。
高中生:這個社會的道德觀念已經脫臼,我們應該努力恢復傳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