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坌
基本解釋
(1).灰塵,塵土。《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在班殿直 劉歸仁 率眾南奔,相繼而潰。入塞者三萬人,塵坌四起,居人駭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風,晦冥良久,既霽,於塵坌中得一好女子。” 清 黃宗羲 《永樂寺碑記》:“污邪市井,未嘗擇地,塵坌滿室,但供邨婦里老之游息。”
(2).塵俗;世俗之人。 唐 呂巖 《七言》詩之四:“藥就功成身羽化,更拋塵坌出凡流。” 宋 蘇舜欽 《和鄰幾登緐臺塔》詩:“迥然塵坌隔,頓覺襟抱舒。” 明 宋濂 《蘭隱亭記》:“ 華卿 性清脩,不與塵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處境或微賤之物。 明 徐霖 《繡襦記·厭習風塵》:“老身 李大媽 是也,本係 劍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塵坌,流寓 長安 。” 明 屠隆 《曇花記·辭家訪道》:“煙姿霞韻,也應知生來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塵坌。”
成語(Idiom):塵坌(chén bǎi)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塵土飛揚、塵埃四濺的樣子,形容非常熱鬧或混亂的場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坌是由“塵”和“坌”兩個字組成。塵指的是塵土,坌指的是飛揚。塵坌形容的是塵土飛揚的樣子,類似于人們聚集在一起,熱鬧喧鬧,場面非常混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塵坌通常用來形容人們聚集在一起,熱鬧非凡,場面混亂的情景。可以用來形容節日慶典、婚禮、集市等人流密集的場合。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交通擁堵、人群擁擠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坌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在《逍遙游》中寫道:“天下莫非塵坌,然塵坌之中亦有坌者。”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不塵土飛揚的地方,但即使在塵土飛揚的地方,也有一些不拘泥于塵埃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塵”和動詞“坌”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集市上人山人海,熱鬧得像塵坌一樣。
2. 到了年底,商場里人流如塵坌,購物氣氛非常熱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塵坌”與“熱鬧喧鬧”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人們聚集在一起,塵土飛揚,場面混亂的情景,有助于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塵坌”相關的成語,如“塵囂”、“塵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集市上人們熙熙攘攘,熱鬧得像塵坌一樣。
2. 初中生:在節日的慶典上,人群擁擠,場面熱鬧非凡,就像塵坌一樣。
3. 高中生:交通堵塞時,車輛爭道,人群擁擠,場面猶如塵坌一般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