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ì xíng yú sè ㄧ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義形于色(義形於色)
◎ 義形于色 yìxíngyúsè
[with indignation written on one's face;one's face shows no compromise with evil] 正義之氣顯現于神色。也指義憤的心情顯露在臉上
詞語解釋
yì xíng yú sè ㄧ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義形于色(義形於色)
正義之色現于顏面。《公羊傳·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於其君者, 孔父 可謂義形於色矣。” 何休 注:“內有其義而外形見於顏色。”《三國志·吳志·張昭傳》:“ 昭 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 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倘使對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辭,不發一矢,而但向‘弱者’嘮叨不已,則縱使他如何義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說--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實乃是殺人者的幫兇而已。”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義形于色
成語(Idiom):義形于色
發音(Pronunciation):yì xíng yú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表情、神態、語言等能夠直接反映出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人們處于不同的情緒和心境時,他們的表情、神態和語言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是無意識的,但卻能夠直接反映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因此,當我們觀察一個人的表情、神態和語言時,可以根據這些變化來判斷他們的內心狀態和真實想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人們面對不同情境時的真實表達,通常用于諷刺、夸張或描述生動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義形于色”來形容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或情緒時,沒有掩飾或偽裝,展現出真實的態度和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義形于色”的故事。據說,漢朝時期有一位叫楊震的官員,他非常直率和坦誠,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夠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有一次,楊震在皇帝面前發表意見時,他的表情和語言非常激動,直接反映出他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皇帝對此非常贊賞,認為楊震“義形于色”,即他的表情和神態能夠直接反映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從此,“義形于色”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表情和神態能夠直接反映出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義形于色”的結構為“形容詞+動詞+介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臉上的笑容和眼神都是那么真誠,完全義形于色。
2. 她的表情和語氣表明她對這個決定非常不滿,真正義形于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制作一張卡片,將成語和其含義寫在卡片的一側,然后將例句和記憶技巧寫在另一側,每天反復復習。
2. 將這個成語與具體的情境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表情、神態和語言,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表達相關的成語,如“言不由衷”、“面紅耳赤”等,來擴展對于情感表達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笑容和眼神都很真誠,完全義形于色。
2. 初中生:她的表情和語氣表明她對這個決定非常不滿,真正義形于色。
3. 高中生:他的眉頭緊鎖,嘴角微微上揚,完全義形于色地表達了他的喜悅之情。
4. 大學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疲憊和失落,完全義形于色地反映了他的內心狀態。
5. 成年人: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完全義形于色地展現出她的幸福感。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全面學習和理解成語“義形于色”。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