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折臂三公
發音(Pronunciation):zhé bì sān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公共場合中,三位不相識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折臂三公源自唐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折臂三公贊我詩,詩人何事似蝴蝶。”其中“折臂三公”指的是三位不相識的人,他們對杜甫的詩作有相同的贊賞和欣賞之情。折臂是古代表達贊賞的手勢,三公是指三位不同的官員,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階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在公共場合中,三個陌生人對同一件事情持有相同的看法或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某種觀點、價值觀或文化現象的一致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折臂三公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描述。這首詩歌描繪了杜甫在茅屋中風雨交加、生活艱辛的情景,但他的詩作卻得到了三位不相識的人的贊賞和欣賞,這種贊賞之情使他倍感溫暖和鼓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折臂三公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折臂”是形容詩人受到贊賞時的手勢,而“三公”則指的是三個不同的官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三個人對這個提議折臂三公,表示完全贊同。
2. 在這次會議上,大家的意見都折臂三公,沒有任何分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三個人同時做出折臂的手勢,表示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一致看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關于唐代杜甫的詩歌和故事。
2. 學習其他形容人們一致認同的成語,如“一致同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三個人都覺得這個游戲很好玩,折臂三公。
2. 初中生:我們三個同學對老師的建議折臂三公,表示完全支持。
3. 高中生:我們三個志愿者折臂三公,決定一起為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