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公
成語(Idiom):贈公(zèng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zè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自己的財物或者有價值的東西送給公眾或公共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贈公是由“贈”和“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贈意為贈送,公指公共或公眾。贈公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財物或者有價值的東西送給公眾或公共事業,表達出無私奉獻、樂善好施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贈公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人們慷慨解囊、捐贈公益事業的行為。可以用于表揚那些樂于助人、關心社會福利的人,也可以用于鼓勵更多人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李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與贈公有關。趙國國君趙王武靈王在位時,有一個名叫李斯的大臣,他非常聰明能干,但是性格刻薄。有一天,趙王向李斯請教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李斯給了趙王很多寶貴的建議。趙王非常感激,要賞賜給李斯一些財物,但是李斯卻推辭不受,表示這些財物應該用于國家的建設和百姓的福利。趙王被李斯的高尚品德所感動,于是將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并形成了成語“贈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贈”和名詞“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贈公無數,一直關心教育事業的發展。
2. 這位富商經常贈公,捐助各種慈善機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贈公”兩個字的發音記憶為“增功”,表示通過贈送財物來增加對公共事業的貢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捐軀赴國難”,“慷慨解囊”,以及了解公益事業的發展和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想長大后要贈公,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初中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贈公,為社會做出貢獻。
高中生:只有懂得贈公,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