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舉
成語(Idiom):再舉
發音(Pronunciation):zài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再次舉起或提及,表示再一次強調或重申某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再舉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再”和“舉”兩個字組成。再表示再次,舉表示舉起或提及。合在一起表示再一次舉起或提及某事物,強調或重申某事物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再舉常用于強調某事物的重要性、必要性或緊迫性。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演講、辯論、寫作等,以強調某個觀點、事實或證據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再舉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二十三年》一文中。故事中,齊莊公想要打敗鄰國晉國,他找到了智者鮑牧,向他請教如何戰勝晉國。鮑牧告訴莊公:“晉國有一位名將叫做智伯,他善于用兵,非常厲害。如果要戰勝晉國,就必須再舉智伯的事跡,讓大家都了解他的厲害。”莊公聽后,明白了再次強調智伯的重要性和厲害性的重要性,于是采納了鮑牧的建議,并成功打敗了晉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再舉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再”和“舉”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他再舉了幾個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的正確性。
2. 這本書再舉了一些歷史事件,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
3. 為了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公司再舉了一次培訓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再舉”與“再次舉起”或“再次提及”的意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舉起一個東西或提及一個事物,然后再次舉起或提及它,以強調它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再”字的成語,如“再三再四”、“再接再厲”等,以擴大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再舉了一次手,提醒我們安靜。
2. 初中生:再舉一下這個例子,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
3. 高中生:為了考試的成功,我們必須再舉一次努力,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