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門
基本解釋
◎ 邊門 biānmén
(1) [side door]∶構筑物的旁門或主要大門的副門
(2) [wicket gate]∶次要的小門,用它以免開大門
英文翻譯
1.side door; wicket door; wicket gate
詳細解釋
亦作“邉門”。1.指邊關的門。 清 楊賓 《換車行》:“邊門未出已難堪,況出邊門二千里。” 清 楊賓 《出威遠邊門》詩:“蘆管一聲催過客,柳條三尺認邉門。”
(2).旁門;側門。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馬字》:“船艙內邊門曰馬門。” 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相傳前 清 時候,洋人到總理衙門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嚇,嚇得大官們滿口答應。但臨走時,卻被從邊門送出去。” 秦瘦鷗 《劫收日記》第八章三:“﹝汽車﹞不到二分鐘,已穩穩地停在中國銀行的一座邊門前面。”
成語(Idiom):邊門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偏僻的門戶或小門,比喻迂腐、保守的觀念或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門原指宮殿或府邸的側門,偏僻少人經過。后來引申為比喻迂腐、保守的觀念或思想。使用這個成語時,通常指某人的思想觀念陳舊、保守,不接受新鮮事物或與時代潮流脫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思想保守、不開明,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與時代潮流脫節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思維固化、不愿意改變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一團體或某個觀念的陳舊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門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邊門的本義引申而來的。在古代,宮殿或府邸通常有正門和側門。正門是主要出入口,人們經過頻繁,而側門則偏僻少人經過。因此,邊門成為了比喻迂腐、保守的觀念或思想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屬于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一直停留在舊時代,真是個邊門的人。
2. 這個機構的管理方式太邊門了,完全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邊門”與“保守”、“陳舊”等詞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通過與邊門的本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偏僻少人經過的小門,暗示了思想保守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思想保守、陳舊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守舊”等,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邊門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思想太邊門了,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初中生:有些老師的教學方法太邊門,不適應我們現在的學習需求。
高中生:一些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過于邊門,需要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