謄寫
謄寫(téng xiě)
發音:téng xiě
基本含義:指抄寫、抄錄。
詳細解釋:謄寫是指以原文為模板,逐字逐句地抄寫或抄錄。它要求抄寫者準確無誤地復制原文的內容,包括文字、標點、格式等。
使用場景:謄寫通常用于文學、法律、教育等領域。在古代,沒有印刷術的時候,人們常常通過謄寫來傳播文化知識和重要文件。現代社會中,謄寫仍然被用于保留重要文件、書籍的副本,以及進行研究和學習。
故事起源:成語“謄寫”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一文中。相傳,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是一位聰明才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這篇文章中使用了“謄寫”一詞,來形容抄錄文獻的行為。
成語結構:動賓結構,動詞“謄寫”+賓語。
例句:
1. 他將老師的講義謄寫了一份,以便復習。
2. 這本書是他親自謄寫的,非常精美。
記憶技巧:可以將“謄寫”拆分為“謄”和“寫”,其中,“謄”讀作“téng”,與“騰”音相近,“寫”讀作“xiě”,與“寫”音相同。可以通過將“謄寫”與“騰云駕霧”聯想,將“謄寫”的意思與“抄錄”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謄寫”相關的成語,如“抄襲”、“抄錄”等,以及與文學、古代傳統等相關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謄寫故事書上的好詞好句,希望能寫出一篇好作文。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謄寫課文,以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3. 高中生:為了備考,我每天都會謄寫英語單詞,以加深記憶。
4. 大學生:我正在謄寫一本古籍,作為我的研究素材。
5. 成人:我經常在工作中謄寫重要文件,以備檔案和備查。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謄寫”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