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火
成語(Idiom):堤火(dī huǒ)
發音(Pronunciation):dī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災難臨頭時,無人敢當,無人承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堤火源自于明代文學家文征明的《水滸傳》第九十八回中的一句話:“堤上紅燭,火燒連營。”這句話描述了梁山泊智勇雙全的好漢們在攻占祝家莊時,燒毀了連營的場景。后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堤火”,形容在災難降臨時,無人敢當,無人承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面臨困難、危險或責任時,沒有人愿意承擔責任或擔當重任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團隊或組織中缺乏勇氣或責任心,無人愿意挺身而出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學家文征明的《水滸傳》第九十八回中的一句話:“堤上紅燭,火燒連營。”這句話描繪了梁山泊好漢們攻占祝家莊時的情景,形容他們勇猛無敵,無人能敵。后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堤火”,意義也擴展為在災難降臨時,無人愿意承擔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遇到危機時,他們都選擇了堤火。
2. 面對困難,他總是堤火,不愿意承擔責任。
3. 這個組織缺乏堤火精神,沒有人愿意挺身而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堤火”聯想為一座堤壩上的火焰,表示在災難降臨時,沒有人愿意承擔責任或擔當重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舍生取義”、“逆水行舟”等,來擴展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面對考試的困難,他們都選擇了堤火,沒有人愿意努力學習。
初中生:在班級組織活動時,很多同學都堤火,不愿意擔任重要職務。
高中生:面對社會的競爭,有些人選擇了堤火,不愿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