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生,二回熟
基本解釋
初見陌生,再見相熟。 陳毅 《在歡迎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宴會上的講話》:“ 中國 有句俗語:‘一回生,二回熟。’我希望并且相信 蒙哥馬利 元帥的這次訪問,將會增加我們之間的友誼,并對增進 中 英 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起更多的作用。”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咱們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回頭一定來串門吧。” 葉永烈 《并蒂蓮》八:“一回生,二回熟, 金蓮 與這位 彭國棟 先生漸漸熟悉起來。”
成語(Idiom):一回生,二回熟(yī huí shēng, èr huí sh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huí shēng, èr huí s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第一次接觸時不熟悉,第二次接觸時熟悉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形容初次接觸某事物時不熟悉,了解不深。但經過第二次接觸,就會逐漸熟悉,了解更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對某個領域、技能或人物的了解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兩個人初次見面時的互動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來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問于仲尼曰:‘吾聞諸夫子: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夫子以為孰是?’孔子對曰:‘賜也始可與言詐矣,后可與言圣矣。’”另一種說法是來自《紅樓夢》:“寶玉道:‘他每見我一回,恐怕就看出我來了。’”這兩個故事都描述了初次接觸時的不熟悉,第二次接觸時的熟悉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一”表示第一次,第二個字“回”表示回來,第三個字“生”表示生疏,不熟悉,第四個字“熟”表示熟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剛開始學習一門新的技能時,總是一回生,二回熟。
2. 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有些拘束,但第二次見面就一回生,二回熟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成語分為兩部分,一回生和二回熟,分別記憶兩個部分的含義。
2. 制作一張小抄,將成語和其含義寫在上面,隨時查看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熟悉程度相關的成語,如“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剛開始學習畫畫,一回生,二回熟,現(xiàn)在我已經能畫很多漂亮的圖畫了。
2. 小學生: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一回生,二回熟,現(xiàn)在我已經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了。
3. 初中生:我剛開始學習英語時,一回生,二回熟,現(xiàn)在我已經能流利地與外國人交流了。
4. 高中生:我第一次接觸編程時,一回生,二回熟,現(xiàn)在我已經可以獨立開發(fā)一些小型軟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