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ǐ yì lián chǐ ㄌㄧˇ ㄧˋ ㄌㄧㄢˊ ㄔㄧˇ禮義廉恥(禮義廉恥)
◎ 禮義廉恥 lǐyì-liánchǐ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禮為貴賤尊卑要分明,義為事之宜,廉為廉潔方正,恥為識羞恥。指為人要有道德修養
禮義廉恥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詞語解釋
lǐ yì lián chǐ ㄌㄧˇ ㄧˋ ㄌㄧㄢˊ ㄔㄧˇ禮義廉恥(禮義廉恥)
見“ 禮義廉恥 ”。
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范。認為是治國之四綱。亦稱“ 四維 ”。《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span id="7anmutx" class="diczx1">《管子·立政九敗解》:“然則禮義廉恥不立,人君無以自守也?!?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滿嘴的禮義廉恥,一肚皮雞鳴狗盜?!?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禮義廉恥
成語(Idiom):禮義廉恥
發音(Pronunciation):lǐ yì lián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道義、廉潔、恥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指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義指道義和正義的原則;廉指廉潔正直;恥指感到羞恥和恥辱。這四個詞語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指的是做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和行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義廉恥常用于教育、道德、倫理等方面的討論和引導中,強調人們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和道德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義廉恥作為一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道德倫理的重要性,禮義廉恥被視為做人的基本準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義廉恥是由四個單獨的詞語組成的,每個詞語都有獨立的意義,但在這個成語中相互聯系,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始終遵循著禮義廉恥的原則。
2.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應該考慮到禮義廉恥的因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禮義廉恥這個詞語。例如,將禮、義、廉、恥分別與送禮、正義、廉潔、羞恥等概念進行聯想,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或畫面,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義廉恥相關的經典文化和哲學著作,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倫理的思考和討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學會禮貌待人,遵守禮義廉恥的原則。
2. 初中生:在考試中作弊是違背了禮義廉恥的行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循禮義廉恥的準則。
4. 大學生:在社會中,我們應該秉持著禮義廉恥的原則,做一個有擔當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