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假
基本解釋
(1).借貸。《禮記·內則》:“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 宋 陸游 《讀王摩詰詩賦古風》之十:“住久鄰好深,百事通乞假。”
(2).請托。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杜篤 乞假無厭, 路粹 隘狹已甚。”
請假。《史記·高祖本紀》“常告歸之田”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吳 韋昭 曰:“告,請歸乞假也。” 唐 杜牧 《祭故處州李使君文》:“我有家事,乞假南來。” 宋 陸游 《病中戲書》詩:“免從官乞假,且喜是閑身。”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七:“予性澹於名利, 嘉慶 甲戌,館選后,乞假出都,已無仕宦之志。”
近義詞
成語(Idiom):乞假
發音(Pronunciation):qǐ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請求請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乞假是由“乞”和“假”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乞指乞求、請求,假指請假。乞假表示請求請假的意思,通常用于形容向上級、老師或領導請求休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乞假常常用于描述學生向老師請假、員工向領導請假、下屬向上級請假等情況。在正式場合或者需要尊重上級的情況下,使用乞假這個成語更加禮貌和恰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乞假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學生向老師請假時需要先行乞求,表示對老師的尊重和懇請。這個乞假的乞字,表示學生謙虛恭敬地向老師請假,而假字則表示請假的動作。乞假成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乞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老師乞假了一天,去參加親戚的婚禮。
2. 我們需要提前向領導乞假,才能參加公司組織的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乞假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學生恭敬地向老師請假的場景,以及他謙虛地乞求老師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住乞假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與請假相關的成語,例如請假、借假、假公濟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乞假一天去看醫生。
2. 初中生:他乞假參加了全國數學競賽。
3. 高中生:我需要乞假去參加大學的面試。
4. 大學生:他乞假一周去參加實習項目。
5. 研究生:我乞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