侜張
成語(Idiom):侜張(zhōu z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zhōu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或行為夸大、夸張,不切實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侜張形容言行過度夸大,不符合實際情況。多用來批評或諷刺某人的夸大言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夸大其詞,說話不切實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現象夸張、夸大其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有一則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想要與齊國爭奪一塊土地,于是派遣使者去齊國說服齊王。使者回國后回報說:“齊王非常熱情,他說只要我們把太陽給他,他就愿意把土地讓給我們。”趙國國君聽后大怒,認為齊王的要求過于夸張,因此形成了“侜張”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的話太侜張了,根本不值一信。
2. 這個廣告太侜張了,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侜張”拆分成兩個部分,“侜”讀音與“周”相似,“張”讀音與“章”相似。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講話時夸大其詞,言辭夸張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夸夸其談”、“言過其實”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侜張地說他能跳過一座山。
2. 初中生:她侜張地宣稱她能在一個月內背完整本英語詞典。
3. 高中生:他的演講侜張地宣稱他將成為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