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僻
成語(Idiom):慵僻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p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懶散而獨特的性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慵僻指的是一個人懶散而獨特的性格。這個人懶散是指他懶得做事,不愿付出努力;獨特是指他的思想和行為與常人不同,有些古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通常帶有一種貶義的意味。它可以用來評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表達對他懶散、不努力的不滿,或者對他古怪、不合群的不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慵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羲之傳》中。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風格獨特,與眾不同。因此,人們用慵僻來形容他的性格和書法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慵僻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慵和僻。慵是指懶散、懶惰;僻是指古怪、與眾不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人慵僻,從來都是別人干活,他享受。
2. 她的性格有些慵僻,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慵僻這個成語拆分成慵和僻兩個字來記憶。慵可以聯想到懶散、懶惰的意思;僻可以聯想到古怪、與眾不同的意思。通過這些聯想,可以更容易地記住慵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慵僻相似的成語,如懶散、怠惰、古怪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學習態度很慵僻,從來不做作業。
2. 初中生:他的穿著風格很慵僻,總是穿一些奇怪的衣服。
3. 高中生:他的性格有些慵僻,不喜歡與同學交流。
4. 大學生:他對工作懶散不努力,真是太慵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