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藳
基本解釋
亦作“ 手稿 ”。作者手寫的原稿。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三:“予舊從 司馬氏 得 文正公 熙寧 年辭樞筦出帥 長安 日手藳密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余嘗見當時手藳,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錦。” 明 郎瑛 《七修續稿·事物·香臺百詠》:“予得公之手稿,每讀每嘆其學博才敏,近時少其人也。” 李星華 《<俄羅斯文學與革命>附記》:“《俄羅斯文學與革命》是十年以前發現的 李大釗 同志的一篇遺作,它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他的唯一的一篇手稿。”
手藳(shǒu xié)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手藳是指用手來挽救危急情況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藳是由“手”和“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手指的動作非常靈活,可以進行各種操作。藳是指用來挽救危急情況的工具或方法。因此,手藳形容一個人具有靈活運用手的能力,能夠在危急情況下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藳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難或危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用來形容醫生、消防員、救援隊員等具有救人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山上迷路后,用手藳挖出了一條路,最終脫離了險境。這個故事說明了手藳的重要性和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手”和“藳”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非常有手藳的醫生,可以在危急時刻救治傷員。
2. 這個消防員具備了很強的手藳,能夠快速滅火和救援被困人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手藳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危急情況下,用手來解決問題,挽救自己或他人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手不釋卷”、“手到擒來”等,以擴展對手藳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班里的手藳,經常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在班級中是一個有手藳的學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有手藳的人,能夠在危急時刻挽救他人。
4. 大學生:通過實踐鍛煉,我逐漸培養出了一定的手藳,能夠在工作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