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手
基本解釋
拿在手上,舍不得放下。《水滸傳》第二回:“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 端王 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成語(Idiom):不落手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uò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動手;不出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落手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不動手或不出手。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在某種情況下沒有采取行動或沒有進行干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落手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對某種情況時不采取行動,或者在某種情況下沒有進行干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被動態度或者不參與某種活動的決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落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官員,他非常聰明而且有才華,但他在政治斗爭中常常選擇保持沉默而不采取行動。有一次,孔融的朋友問他為什么不參與政治斗爭,孔融回答說:“不落手,不受傷。”意思是說,只有不參與政治斗爭,他才能保持安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落手的結構是“不 + 動詞 + 手”,其中“不”表示否定,“動詞”表示動作,“手”表示行動或干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困難時選擇了不落手。
2. 在這個問題上,我決定不落手,讓他們自己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落手”與保持安全的概念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危險時選擇不落手,以保持自己的安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動相關的成語,如“出手”、“動手”等,以幫助更好地理解“不落手”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不落手,自己找辦法解決。
2. 初中生:在班級中,有時候遇到紛爭,我會選擇不落手,讓事情自己解決。
3. 高中生:面對社會的各種誘惑和困難,我要學會不落手,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