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府
基本解釋
《漢書·朱博傳》:“是時御史府吏舍百餘區,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后因稱御史府為“烏府”。 唐 林寬 《寄省中知己》詩:“門掩清曹晚,靜將烏府鄰。” 宋 蘇軾 《錢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詩:“烏府先生鐵作肝,霜風捲地不知寒。” 清 顧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詩:“落照辭烏府,秋風散赤墀。”
成語(Idiom):烏府
發音(Pronunciation):wū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黑暗的官場、權力腐敗的政府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府由“烏”和“府”兩個字組成。“烏”指黑暗、陰暗,暗指不正之事;“府”指政府機構。烏府的含義是指政府機構中存在的腐敗、黑暗的現象,形容官場險惡、權力腐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府一詞常用于批評官場腐敗、揭露權力不正之事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政府部門或官僚機構的黑暗面,也可以用來形容整個官場環境的不正之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府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烏府》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官府內部的黑暗腐敗現象,以及一個清廉官員的艱難抵抗。這個故事反映了明代官場的黑暗一面,成為了烏府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紛紛被曝腐敗,真是一個烏府。
2. 他是烏府中的一抹清光,一直堅持反腐斗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烏鴉(烏)在黑暗的官府(府)中飛舞,暗示官場的黑暗和腐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權謀之地”、“官官相護”等,了解更多關于官場和權力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烏府里的人都不好,他們做了很多壞事。
初中生: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防止烏府現象的發生。
高中生:烏府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仍然存在,需要加強反腐斗爭。
大學生:烏府的問題是當前社會治理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