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龍
基本解釋
劍名。 宋 陶穀 《清異錄·武器》:“ 汾陽王 誕日,部曲競獻珍異,裨將以父所寳玉柄龍奉之。”
成語(Idiom):玉柄龍
發音(Pronunciation):yù bǐng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有才能卻未得到發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柄是指劍的柄,龍是指劍上的裝飾圖案。成語“玉柄龍”比喻有才能卻未得到發揮的人,形容人才被埋沒、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能的人未能得到應有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或者形容某個領域中的優秀人才未能得到重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玉柄龍”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要官員,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才能,但由于他的強硬作風和不受歡迎的政策,秦始皇并不重用他。在一次宴會上,李斯將自己的才能比喻為“玉柄龍”,表示他的才能有如一把寶劍,卻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玉柄龍,可惜一直在這個小公司混。
2. 這位科學家是一個玉柄龍,他的研究成果卻被忽視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玉柄龍”與有才能卻未得到發揮的人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才能未得到發揮相關的成語,如“蛟龍未現”、“錦繡前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玉柄龍,班里的老師都不知道他有多厲害。
2. 初中生:她是一個玉柄龍,可惜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3. 高中生:他是一個玉柄龍,但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無法接受更好的教育。
4. 大學生:她是一個玉柄龍,但是在就業市場上卻找不到適合的崗位。
5. 成年人:他是一個玉柄龍,一直在普通公司工作,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