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問
成語(Idiom):備問(bèi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準備好問題,隨時待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備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備”意為準備好,做好充分準備;“問”意為提問、詢問。備問意指準備好問題,隨時待問。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思路清晰,準備充分,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或詢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備問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個議題或某項任務上做了充分的準備,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或詢問。例如,在學習或工作中,如果一個人備問充分,表示他對所學知識或任務有深入的了解,并能隨時針對問題進行提問或詢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備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故事中,齊國的一位宰相名叫晏嬰,他非常善于提問。晏嬰每次接見貴族或官員時,都會事先準備好一系列的問題,然后隨時待問。他用備問的方式來考察和評估對方的才智和能力。后來,備問逐漸成為一個形容一個人思路清晰,準備充分,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或詢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備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經理備問充分,對每個員工的工作都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問題。
2. 這位老師備問有方,每次上課前都準備好了一些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備問這個成語,可以將“備”字與“準備”聯系起來,表示充分準備;而“問”字則與“提問”聯系起來,表示隨時待問。通過聯想記憶,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備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學習備問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晏嬰的故事背景和其他與備問相關的成語,如“備而不用”、“問道于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備問充分,每次都能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我在做報告之前,做了很多備問,以便能夠回答觀眾的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備問是一個成功的演講的關鍵,它能夠幫助演講者更好地回答聽眾的問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備問是一個優秀領導者的必備技能,他們能夠隨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團隊向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