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狗
基本解釋
陶制的小犬。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俳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梁彥》:“一日方臥,覺鼻奇癢,遽起大嚏,有物突出落地,狀類屋上瓦狗,約指頂大。”
成語(Idiom):瓦狗
發音(Pronunciation):wǎ g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毫無用處的東西或人,形容沒有實際價值或能力的人或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狗這個成語中的“瓦”指的是瓦片,而“狗”則是指狗。瓦片是屋頂的一部分,而狗在這里代表著沒有用處的東西。因此,瓦狗形容的是沒有實際價值或能力的人或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瓦狗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或價值的人或物。它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能力或價值,并且通常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瓦狗的具體故事并不明確,但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人們對狗的看法有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狗通常被視為忠誠和有用的動物,但瓦狗則是一個與常規觀念相反的形象,因為瓦狗沒有實際的作用或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狗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瓦”是形容詞,表示沒有用處的;“狗”是名詞,代表動物。這種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經理完全是個瓦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2. 別指望這個人會幫你,他就是個瓦狗,一點用處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瓦狗”形象化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由瓦片堆砌而成的狗,它身上沒有毛發,也沒有眼睛、鼻子和嘴巴,完全是一個沒有用處的瓦狗。通過這個形象,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狗有關的成語,如“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和那個搗亂的同學玩了,他就是個瓦狗。
2. 初中生:這個隊員打籃球的水平太差了,簡直就是個瓦狗。
3. 高中生:他一點實際能力都沒有,簡直就是個瓦狗。
4. 大學生:這個課程的教授根本沒有教好,就是個瓦狗。
5. 成年人:這個政府官員只會說空話,一點實際作用都沒有,真是個瓦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