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樸
基本解釋
文華與質樸。《后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若夫玄圣御世,則天同極,施舍之道,宜無殊典。而損益異運,文樸遞行。” 李賢 注:“樸,質也。”
成語(Idiom):文樸(wén pǔ)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p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文雅而樸實,指人的品德高尚而不矯揉造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樸是由“文”和“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文”指文雅,指人的言談舉止得體、優雅;“樸”指樸實,指人的品德純樸、真實。文樸形容一個人既有高尚的品德,又不矯揉造作,保持樸實和真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樸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高尚品質和真實本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文化風格或藝術風格,強調在文雅的外表下保持樸實和真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樸一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六年》:“文樸頌圣,德音隆。”這句話形容了當時周朝的國君周僖王的品德高尚,文雅而樸實。后來,人們將“文樸”作為一個成語來形容人的品德和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樸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表示一個人既有文雅的外表,又有樸實的內在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文雅而樸實,深受大家的喜愛。
2. 這部電影以文樸的藝術風格贏得了觀眾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雅”和“樸實”兩個詞進行對比,聯想到文雅的外表和樸實的內在品質。可以想象一位衣著典雅的人,但他的行為舉止卻非常真實和樸實,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樸相關的成語,如“文質彬彬”、“樸實無華”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層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我們班的班長,平時舉止文雅而樸實,是我們的榜樣。
2. 初中生:他是一個文樸的作家,他的作品既有文雅的風格,又能觸動人心。
3. 高中生:這位老師講課風格文樸,既有學識,又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概念。
4. 大學生:他是一個文樸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既有深度,又能表達人民的普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