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令
成語(Idiom):克令
發音(Pronunciation):kè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克令指的是嚴格遵守法令和紀律,不敢越規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克令中的“克”意為克制、約束,“令”意為命令、法令。克令的意思是指在行為、言語等方面嚴格遵守法令和紀律,不敢越規矩。這個成語強調了對法律和紀律的尊重和遵守,體現了自律和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克令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遵守法律、紀律嚴謹,不敢越規矩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的遵紀守法和自律能力,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不守紀律、違法亂紀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克令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當時,齊國的公子光在齊廟舉行祭祀活動時,他的兒子公孫克遵守法令,不敢超越規矩。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遵守法律紀律的成語克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克令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克”和名詞“令”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克令,從不敢違反公司的規定。
2. 作為一名軍人,他時刻克令,不敢有絲毫馬虎。
3. 這個學生很守紀律,克令的表現得到了老師的贊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克令”聯想成“克制命令”,表示遵守命令和紀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法律和紀律相關的成語,如“守紀律”、“遵守法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守紀律的好學生,每天都克令,不遲到不早退。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帶頭遵守校規校紀,克令示范。
3. 高中生:高考期間,我會嚴格遵守考場紀律,克令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