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詔
擯詔(bìn zhào)
發音(Pronunciation):bìn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拒絕接受詔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擯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擯”意為拒絕,排斥,而“詔”則指代古代君主的命令。因此,擯詔的基本含義是指拒絕接受君主的命令或詔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擯詔常用于形容對權威或上級的命令進行堅決拒絕。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對不合理、不公正或不道德的命令進行抵抗,表達拒絕屈從于不公正的權威,堅守正義和原則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擯詔的故事起源于唐朝。相傳,唐玄宗曾經下詔命令宰相楊國忠將李林甫流放,但楊國忠卻堅決拒絕執行這一詔令。他認為李林甫并沒有犯下嚴重的罪行,因此不應該被流放。楊國忠的拒絕被稱為“擯詔”,并成為后來形容拒絕不公正命令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擯詔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擯”和“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毅然擯詔,堅決不執行上級的不公正命令。
2. 在面對不公正的命令時,我們應該像楊國忠一樣,勇敢地擯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擯詔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勇敢正直的官員,面對不公正的命令時,毅然選擇擯棄這個詔令,堅守原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擯詔相關的成語,如“擯斥”、“抗詔”等,可以幫助擴展對于拒絕不公正命令的理解和應對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老師讓我寫的作業,所以我向老師擯詔,決定不寫了。
2. 初中生:班里的學生們都擯詔了校長的命令,堅決不參加無聊的活動。
3. 高中生:學生會代表發表講話,堅決擯詔校方的不合理規定。
4. 大學生:面對政府的不公正政策,我們應該團結一致,擯詔不合理的命令。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