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
基本解釋
◎ 并列 bìngliè
[juxtapsition] 并排地擺列,不分主次
并列第三名
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也。——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英文翻譯
1.stand [place] side by side; be juxtaposed; put sth. on a par with; {植} apposition; arrangement in parallel; juxtaposition; {計} concatenation
詳細解釋
并列。 郁達夫 《她是一個弱女子》二二:“她自己相信,她那一顆后悔的心,已經是純潔無辜,可以和他的相對而并列。”參見“ 并列 ”。
並列: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史記·三王世家》:“蓋聞 周 封八百, 姬姓 並列,或子、男、附庸。”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異道而共昌,五霸殊風而並列。” 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當是時將恐摧為朽荄,不復萌蘗,豈得與百卉並列也耶?”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按察司》:“故《大明令》按察司、都察院並列,不視之為外官也。”
成語(Idiom):并列(bìng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并排列在一起,不分先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列是指兩個或多個事物并排排列在一起,沒有先后之分,平等對待。這個詞語在語言中常用來表示事物之間的平等、并存、共同存在等概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列可以用來描述人與人、物與物、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平等關系。在寫作、演講、辯論等場合,可以使用并列來強調事物的平等性和共同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并列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里的“關關”和“窈窕”就是并列的關系,表示兩個女子都很美麗。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了漢語中常見的表達方式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并列是一個由兩個相同或相似的詞語并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并列在比賽中取得了同樣好的成績。
2. 這兩個城市地理位置相近,可以并列為旅游目的地。
3. 他們的貢獻不分先后,應該并列表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并列的發音“bìng liè”與“并列”這個詞的含義聯系起來,想象兩個相同的事物并排排列在一起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并列的成語,如“魚貫而入”、“并駕齊驅”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們并列站在操場上。
2. 初中生:這兩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很快,可以并列為新興城市。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并列為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