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克
基本解釋
[俄] 列寧 建立的 蘇聯 共產黨用過的稱號,意思是多數派。后多用以泛稱共產黨或共產黨人。
英文翻譯
1.Bolshevik
成語(Idiom):布爾什維克
發音(Pronunciation):bù ěr shí wéi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布爾什維克是指具有激進革命思想的共產主義者,特指俄國共產黨的黨員和支持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爾什維克一詞源自俄語,原意為“多數派”。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列寧領導的共產主義者掌握了政權,他們自稱為“布爾什維克黨”,與其他政治派別區分開來。布爾什維克主張通過武裝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此后,布爾什維克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代表激進革命思想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布爾什維克一詞通常用于描述具有激進思想、追求徹底改革的個人或團體。在政治討論、歷史研究以及相關文化領域,布爾什維克常被用來指代俄國共產黨的黨員和支持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布爾什維克一詞最初是在俄國革命時期出現的。在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中,列寧領導的共產黨成功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為了區分自己與其他政治派別,列寧和他的支持者自稱為布爾什維克黨,意為“多數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布爾什維克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我們學校布爾什維克社團的核心成員。
2. 這個政治家一直被視為現代社會的布爾什維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布爾什維克:
將每個漢字的拼音與其對應的意思進行聯想,例如:
布(bù):布滿了激情和革命精神;
爾(ěr):爾虞我詐,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斗爭;
維(wéi):維護無產階級利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克(kè):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俄國革命、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等相關歷史背景,以及共產主義思想的發展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爺爺曾經是布爾什維克黨的一員。
2. 初中生(13-15歲):布爾什維克的理想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3. 高中生(16-18歲):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布爾什維克黨的興起和發展。
4. 大學生及成年人:布爾什維克是俄國革命時期的重要政治派別,他們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