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綸簿
基本解釋
明 清 內(nèi)閣中保存詔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內(nèi)閣故有絲綸簿,及余入內(nèi)閣,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謂絲綸簿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絲綸簿》:“向傳閣中有絲綸簿,為擬旨底本。無論天語大小皆録之,以備他日照驗。” 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六:“傷心尚點絲綸簿,炙手還逢丞相嗔。”
成語(Idiom):絲綸簿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ī lún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得很細致、工整的書籍或筆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綸是一種細絲,簿指冊子、本子。絲綸簿形容書寫細密、工整,字跡如絲如線,非常精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寫字或記事工整、細致的情況,特別適用于形容書寫規(guī)范的學(xué)術(shù)論文、筆記或書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一部記載著人物言行的書籍,其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一位名叫王濯的文學(xué)家。王濯寫字時,筆觸細膩,字跡如絲如線,非常工整。他的字跡被人們稱為“絲綸簿”,后來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由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筆跡非常工整,簡直像是絲綸簿一樣。
2. 這本筆記寫得非常細致,每個字都像是絲綸簿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下你正在寫字,筆觸細膩,字跡如絲如線,就像是在繪制一本精美的書籍,這樣就能夠記住“絲綸簿”的含義了。
延伸學(xué)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書寫和字跡相關(guān)的成語,如“字斟句酌”、“墨守成規(gu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喜歡用絲綸簿一樣的字寫作業(yè),老師總是夸獎我。
2. 初中生:他的字寫得非常工整,像是絲綸簿一樣,我都羨慕不已。
3. 高中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我經(jīng)常模仿絲綸簿一樣的字跡,反復(fù)操練。
4. 大學(xué)生:寫論文時,我會特意使用絲綸簿一樣的字跡,以展示我的嚴謹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