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覈
成語(Idiom):表覈
發音(Pronunciation):biǎ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實際上卻有不良的品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覈是一個由“表”和“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表”指的是表面、外表,“覈”指的是審查、查驗。表覈指的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舉止端莊,言行舉止符合社會道德規范,但實際上卻隱藏著不良的品行、行為或動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表覈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表面行為和內在品質不一致,或者形容一個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實際情況不符。可以用在描述人物、社會現象、政治事件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表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周本紀》中。故事講述了周公旦在周武王死后輔佐幼主成為攝政王,他表面上舉止謙和、為人忠誠,但實際上卻暗中追求權力,企圖篡位。這個故事成為了表覈這個成語的典故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表覈”的結構為“形容詞+動詞”,其中“表”為形容詞,表示表面的意思,“覈”為動詞,表示審查、查驗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起來很正派,但實際上是個表覈的人。
2. 這個政府官員表面上看起來很廉潔,實際上卻貪污受賄,是個表覈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表覈”的方法可以通過將“表”與“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合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穿著正派的衣服,但卻藏在衣服下面一副不良的面孔,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表覈”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如“偽善”、“虛偽”等。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來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表覈地說自己沒偷我鉛筆,但我還是覺得他是偷的。
2. 初中生:這個政治家表覈地宣揚著公平正義,實際上卻在背后搞權錢交易。
3. 高中生:他表覈地對老師說自己是個很勤奮的學生,實際上卻整天不學習,只顧打游戲。
希望這個關于成語“表覈”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