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首
成語(Idiom):黥首
發音(Pronunciation):qíng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火燒毀或割去犯人的臉部皮膚,作為刑罰之一,也用來比喻對人嚴厲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黥首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酷刑,指用火燒毀或割去犯人的臉部皮膚,讓其面目全非。這種刑罰極其殘酷,常用于對犯罪分子的懲罰。在現代漢語中,黥首常用來比喻對人嚴厲懲罰或嚴肅警告,使其受到深刻教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黥首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對犯罪分子或違法者進行嚴厲懲罰,也可以用來表示對某人進行嚴厲批評或警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黥首來形容某人因犯錯誤而受到嚴厲懲罰,或者形容某人因犯錯誤而受到嚴厲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黥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在古代,黥首是一種常見的酷刑,用來對付犯罪分子。這種刑罰被視為極其殘忍和嚴厲的懲罰方式,用以警示其他人不敢犯罪。因此,黥首成為了一個比喻嚴厲懲罰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黥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黥”是動詞,表示用火燒毀或割去;第二個字“首”是名詞,表示臉部。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對犯人的臉部進行嚴厲的懲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下嚴重的罪行,最終被黥首處死。
2. 這個公司的貪官受到了黥首的懲罰。
3. 這場事故的責任人將被黥首,以警示其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黥首”這個成語與其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臉被火燒毀或割去,非常痛苦和殘忍的場景。通過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了解其他類似的酷刑,以及它們在古代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零食,被老師黥首了。
- 初中生:這個小偷應該被黥首,以警示其他人。
- 高中生:他因為犯下嚴重的罪行,最終被黥首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