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視
成語(Idiom):唾視
發音(Pronunciation):tuò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嗤之以鼻、輕蔑看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唾視是由“唾”和“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嗤之以鼻、輕蔑看待。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對于某人或某事的蔑視和不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唾視通常用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的輕視、鄙視、不屑等情感表達。可以用在各種場合,如描述對于某人的行為、態度或觀點持強烈不滿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唾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趕出家族,流落到齊國,但他并沒有放棄重新奪取晉國的權力的希望。當時,晉國的大夫犀首對他的努力和信心深感不屑,將他的努力視為不可能的事情,并用唾沫表示蔑視。然而,重耳最終成功奪回了晉國的權力,犀首則因為唾視他而受到懲罰,故事流傳開來,成為了“唾視”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唾視”由動詞“唾”和動詞“視”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努力總是充滿唾視。
2. 在他眼中,只有自己才是最優秀的,對別人總是唾視一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唾視”這個成語的意思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對著你嗤之以鼻、輕蔑地看著你,然后你用唾沫唾在他的眼睛上,表示你對他的不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唾手可得”、“唾棄”等,以擴展詞匯的應用范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比賽中作弊,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非常唾視。
2. 初中生:他總是對別人的努力嗤之以鼻,真是讓人很不舒服。
3. 高中生:在他眼中,只有自己才是最優秀的,對別人總是唾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