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
基本解釋
(1).形容人群沒有嚴密組織而臨時湊合,如群烏暫時聚合。《晉書·慕容廆載記》:“ 廆 曰:‘彼信 崔毖 虛説,邀一時之利,烏合而來耳。’”《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飛烏見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驚之,則四散飛去;故兵以利合無所統一者,謂之烏合。”《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術 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 謝嗣鳳 ﹞散家財,結同教,招亡命,烏合數千人,揭竿而起。”
(2).指暫時湊合的一群人。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不若移一旅之師……隨宜撲翦,聯樓結寨,漸次燒除,兔窟既破,烏合焉棲?”參見“ 烏合之眾 ”。
成語(Idiom):烏合 (wū hé)
發(fā)音(Pronunciation):wū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雜亂無章、不合理、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合一詞形容的是人或事物的組合或狀態(tài)雜亂無章,缺乏秩序和協調。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群、隊伍、組織或團體的混亂和無效率的狀態(tài)。烏合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組合或結構不合理,缺乏協調和統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合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和諷刺那些無組織、無紀律和無效率的人或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烏合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運作混亂,或者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或行為雜亂無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茍晞傳》中的一句話:“烏合之眾,不足畏也。”意思是指雜亂無章的人群并不足以令人畏懼。后來,烏合逐漸演變?yōu)橐粋€用來形容無序和混亂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烏合得一塌糊涂,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2. 這篇文章的結構烏合無章,讀起來很費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烏合”與“無合”音近來記憶。烏合的意思是雜亂無章,而無合則表示沒有合適的組合或結合。這個記憶技巧可以幫助你記住烏合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烏合相關的成語,如烏七八糟、烏煙瘴氣等。這些成語都與烏合有關,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烏合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隊伍烏合得像一群小鴨子,到處亂跑。
2. 初中生:我們班烏合的學生太多了,老師都管不過來。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組織烏合得一塌糊涂,根本無法開展正常活動。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組烏合得像一鍋稀飯,完全沒有組織和計劃。
5. 成年人:這個政府部門的運作烏合得令人發(fā)指,完全沒有效率和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