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嚴
基本解釋
謂申令嚴格遵守或執行某種法令、措施。《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嚴號令。”《呂氏春秋·仲秋紀》:“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宋史·理宗紀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嚴邊防。”《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嚴 漢 人軍器之禁。”
成語(Idiom):申嚴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嚴肅莊重,態度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嚴指的是態度嚴肅莊重,舉止端正。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嚴謹,不敢有絲毫輕率或隨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嚴常用于形容人在正式場合或嚴肅的事務中的態度和行為。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在公開場合上的表現,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考試或重要場合上的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申嚴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勸學》:“申申若也,離離若也,恭恭如也,終則可與言《詩》乎?”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儀態莊重,言談舉止恭敬,那么他的言論就可以和《詩經》一樣有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嚴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前一個字是“申”,后一個字是“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領導的申嚴態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考試時,同學們都保持著申嚴的態度,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整齊的制服,站在正式場合中,舉止莊重、嚴肅的樣子,這樣就可以記住申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嚴肅、莊重相關的成語,如“肅然起敬”、“莊重不凡”等,來進一步豐富對申嚴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國旗下,我們要申嚴肅穆地唱國歌。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保持申嚴的形象,帶領同學們做好各項活動。
3.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們必須保持申嚴的態度,嚴謹備考,爭取好成績。